Sorry, 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visit this website.

不同極端的兩位母親

狠心後母

請趕快救救我兒子"焦急的媽媽萬分緊張的,要求急診室的醫護人員"我真的不知道,竟然會變的這麼嚴重

到底是怎麼搞的"護理長說"怎麼會燙傷的這樣嚴重才來?

我也不知道啊,以前都不會燙的這樣深啊!

患者是個年僅四歲的小男孩,一雙腳的下三分之一,完全燙成白顏色,乍看之下,像是穿著一雙白顏色的雨鞋.臨床經驗判斷,這絕對是三度燙傷,也就是全皮層燙傷,須要切除燙死的皮肉,再從身上他處,切取皮膚移植,才能夠維持腳部的功能.就算是手術成功,這麼嚴重的燙傷,恐怕將來永遠都難以恢復原先的外貌了.

陪著來到急診室的,還有穿著警察制服的爸爸,在一旁唉聲嘆氣,卻幫不上忙.詢問之下才知道,原來這位在急診室中,呼天搶地的女性,是小男孩的繼母,小男孩有些調皮搗蛋,所以每次犯錯,媽媽就強迫他,雙腿站立在一盆燙水中,自己數到100下,才准許他離開熱水盆.

繼母說,以往這樣做,都能達到懲罰效果,而且從未燙傷過孩子,這次不知怎地,會將小男孩的雙腳給燙傷了.

見樹不見林的診斷

卵巢、膽囊,失之毫釐、差呼千里!

我是1982年底進入空總,1983年進入外科,成為第一年的住院醫師.外科部除週日外,每天早上8點整開會,由值班醫師報告前一天的急診住院案例,以及住院患者或急診手術等突發事件.

這一天早上,R2XX學長報告昨天急診收住院的患者,其中有一位五十歲的婦女,因為急性右上腹疼痛,被收住院,診斷為急性膽囊炎,並且準備安排檢查以及手術.學長報告中提到''本患者為超過40歲之女性,體胖,家境優渥,符合膽囊炎四個F的特色''.患者的胸腹部X光片,也在大家瀏覽之後,被學長收下來,進入下一位患者的報告.

'' 等一下''我突然鼓起勇氣說"這個病人的診斷不對,應該是卵巢囊腫Ovarian cyst才對"一位剛進外科的R1,居然有這樣大的膽子,挑戰學長診斷的正確性?更何況在場的,還有各個外科主任,以及一般外科總醫師在場.

"你說說看,位什麼你認為是卵巢囊腫?" 外科部主任問.

烏龍誤診二例

老太太的攝護腺

 這是發生在好些年前的事情,妹妹當時在北部地區頗具規模的準醫學中心XX醫院工作,聽到同事親眼目睹的故事:

有一位老太太,因為晚上頻尿、下腹不舒服而到院掛急診。急診室的醫師,仔細的望、聞、問、切以後,開出了血液、尿液的化驗單,以及x光檢查。當所有的檢驗報告,都已經由阿嫂取回急診室後,醫師沉吟半晌,紀錄下一大堆英文字後,當機立斷的執筆寫下了診斷:BPH良性攝護腺肥大

護士小姐見了大吃一驚:"醫師,你確定是攝護腺肥大嗎?"

"要不然是什麼?"醫師回答說"老年人小便解不乾淨,半夜頻尿,症狀很明顯,不是嗎?"

"可是病人是女的啊?"--到這個時候,急診醫師才突然驚醒過來,恨不得眼前就有個地洞,讓自己能夠鑽進去,躲起來。

這可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故事,而且是在醫學中心級的教學醫院的故事。發生這種烏龍誤診的原因,可能是醫師精神恍惚,再加上心中認定是這種疾病,就沒有多加考慮,斷然的寫下了令人發笑的烏龍診斷。

 

長滿肛門的癌症

幫活人做心肺按摩

 

活人心肺按摩

整形外科醫師在醫院中,最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,就是照顧燒傷的患者。重度燒傷的患者,必須住在燒傷中心治療與觀察,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意外。

這一天早上,如同平常的日子,在巡視普通病房的患者之前,我先進入燒傷中心查房。換好衣服進入燒傷中心,奇怪的是,護理站內居然空無一人,第二床的治療室內,卻擠滿了護士小姐。我趕進進入這間隔離病房,映入眼簾的是,護理長帶頭蹲在患者的床上CPR急救的鏡頭。

只見到護理長正在忙著心肺按摩,護士小姐們有的忙著遞東西,有的則幫忙抓著患者的四肢--患者則口上罩著氧氣照,四肢在空中揮舞,口中喃喃地不知正在說些什麼。

"慢著" 我急著趕快阻止 "妳們在幹什麼?趕快停下來!"

"我們正在急救啊!" 護理長說:"病人沒有沒脈搏了!"

"沒有脈搏?那病人怎麼會掙扎呀?"我好笑的問。

這時候,眾人才突然醒悟過來,馬上收兵,被大家緊緊壓在床上的患者,此時也總算是恢復了自由之身。

實習醫師靠聽筒診斷出肺結核

肺結核可以靠聽診來診斷嗎?

雖然過了廿幾個年頭,醫學院學習的過程,以及在醫院實習ˋ當住院醫師所經過的點點滴滴,彷彿仍在眼前。

猶記得在醫學院四年級的時候,剛剛開始接觸臨床診斷的課程,一切都很新鮮。臨床診斷學中,有所謂望、聞、問、切、四大秘訣。所有的診斷方式,都可以由師長示範驗證,唯獨有關聽診技術的示範,則是相當困難的過程,尤其是身為醫學生,不可能隨時身邊就有各種患者,讓老師們親自示範檢查步驟,再讓我們練習。

很快的,進入六年級的實習課程,我們必須住在醫院裡,每天接觸臨床的工作。在學校學習的知識,馬上就要開始再患者身上實習,而我自問,對於聽診方面,卻仍然是個門外漢,該怎麼辦呢?

還記得是在唸大三的時候,看了一部外國影片”修女傳”,影片中女主角愛心助人,照顧結核病患者,最後卻不幸染上了肺結核。感染這個疾病後,雖然有症狀,修女卻並不確定是否患病,後來是由醫師以聽診器聽診,才確定診斷以聽診來診斷患者感染了肺結核,對當時的我來說,是非常震撼的事情

臨床診斷學課本中告訴我們,有肺結核的患者,在聽診的時候,可以聽見類似”摩擦頭髮”的聲音,但是幾乎每一位醫學生,都未曾有親自聽診的經驗。其他例如”乾鑼音”,”濕鑼音”等,更是只能憑著不真實的想像來學習。到底該如何學習聽診呢?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。

頁面

訂閱 張國華整形外科 R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