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rry, 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visit this website.

錯把馮京當馬涼

據說宋朝某考官在唱名時誤把馮京的名字看成「馬涼」,連呼「馬涼」數次皆無人答應,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該考官自己出了個洋相,一時傳為笑談,後人屢引此事來形容人昏昧不細察而大擺烏龍的情況。

其實醫學上,我們也常常見到錯把馮京當馬涼的情形,當事的醫病雙方,卻都全然不知:

案例一:濾過性病毒感染,當作疤痕組織治療

這是我親身經歷的故事:當我還在唸高中一年級的時候,有一次在右臉頰接近耳前的部位,突然發現了一顆突起物,表面粗糙,像是一顆痣,可是卻沒有黑色素.我嘗試用指甲掐住它,將它摘除,可是過不了一星期以後,又長了出來,真是十分的苦惱.

跟媽媽講了這件事情以後,家裡人討論了一番,本來想去看皮膚科,可是中壢街上,僅有一ˋ兩家皮膚科診所,而且招牌上都是寫著"皮膚泌尿科診所",看起來不很專業,所以後來決定,由媽媽親自帶著我,到了當時中壢最大的XXX綜合醫院看診.

看診的時候,醫師做看又看,摸索了半天,不確定是什麼疾病,於是電話請另外一位更資深的醫師,帶著好幾位年輕醫師,一起下樓來看我的病灶。

"這是XXX啦,打一點點K...就會好!"資深醫師說。於是我見到主治的醫師,用小針管抽取了少許白色懸浮劑,注射進入了我又臉頰的病灶之中。

回家以後,原先約相當於一顆穀粒大小的腫瘤,脹大了一倍多,而且紅腫、癢、痛,一個星期之後,長得更大了。姊姊聽說她學校同事的先生,是三總皮膚科主治大夫,於是帶著我,晚上赴台北,請這位賴醫師看診處理。

賴醫師看了一眼,就取出一小管局部麻醉劑,為我注射好以後,手持一根微細的電燒棒,才幾分鐘的功夫,機器的吱吱作響,伴隨著幾縷青煙,我右臉夾上的腫瘤,瞬間就化為烏有。

回家大約一星期之後,局部才開始洗浴,沒有復發的現象。

或許這件事情,也是促使我將來對醫學產生興趣的原因之一。等到進入醫學院學習,進入臨床課程以後才發現,原來當初自己所患的,是皮膚的濾過性病毒感染,叫做瘊子,而當初於中壢XXX綜合醫院看診的時候,很顯然的,那位資深的蒙古大夫,居然把濾過性病毒感染,所造成的瘊子,當成蟹足腫,局部注射類固醇來治療,這不是醫療上的錯把馮京當馬涼嗎

濾過性病毒感染的疾病,如果使用類固醇來治療,等於適用油來救火,往往會使得症狀更為嚴重,經過治療之後,我沒有再回那間綜合醫院看診過,或許當初那位蒙古大夫,還沾沾自喜,認為已經把我的疾病治療好了,也未可知。

下面是瘊子Wart臨床案例的照片:

左圖:濾過性病毒感染,形成單顆瘊子

右圖:中國大陸患者遭濾過性病毒感染後,於手、腳氾濫成災,形成巨大的多發性菜花。

結論:皮膚上出現病灶,應盡早就診於專科醫師處置,以免病情氾濫。

案例二:眼瞼下垂、卻誤以為雙眼皮摺痕過寬

最近各科醫師出來開美容診所的,越來越多,各類平面廣告、網頁廣告也是五花八門、目不暇給,讓有疑問的患者,感到相當的困惑,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醫師?

個人覺得,顏面整形是一件相當慎重的事情,就醫諮商的選擇,最好是就診於,親朋好友曾經親自就診手術過,而有好評的醫師。除此之外,醫師於諮商中,所建議的手術或是改善方式,最好要有實際臨床案例,作為自己的參考,比較不會發生不理想的結果。

以最常見的雙眼皮整形來說,最近就有一些是曾經於其他院所做過雙眼皮,然後成為一邊雙眼皮摺痕過寬,一邊較窄的情況,因此而前來就診,希望獲得改善。有的醫師建議,不妨將較窄那一側的雙眼皮改寬,兩側寬窄變得比較對稱,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?

事實上,手術以後產生兩側不對稱的案例中,有相當多的比例,問題發生在較寬的這一側上眼皮:有可能是手術後疤痕沾粘,有可能是手術後韌帶受到牽掣,有些是手術之前,就存在眼瞼下垂的問題,而沒有被醫師發現,術後凸顯出了原先就存在的問題。

另外該考慮的是,除了對稱性的考量之外,美學方面,是否更應該於手術之前,更謹慎的評估呢?

我們看下面這個例子:

本案例因為右眼無力,雙眼皮摺痕變寬,赴其他院所看診,醫師建議,右眼不手術,將左側雙眼皮摺痕變寬即可:我們看看,將左眼變寬以後的電腦模擬圖,試問您覺得這樣做,會比較好看嗎?更何況,右眼瞼下垂的問題沒有解決,常常會感覺眼睛疲乏,怎麼辦呢?

左圖為手術前照相,右圖為本診所進行右側眼瞼下垂矯正之後照相比較.手術後兩眼對稱,原先存在的右眼容易疲乏的問題,也順利解決.



 

討論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