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國華醫師簡歷
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1980年7 月
三軍總醫院實習1978年7月~1980年6月
臺北空軍總醫院外科、整形外科1982~1995年
南非開普敦大學整形外科Registrar(工作性質類似美國總醫師),1989年2月~1991年2月
臺北中山醫院整形外科專科醫師1995~1998
現任臺北市張國華整形外科診所院長1995年7 月迄今
資格與經歷
臺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
台灣手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
臺灣手外科醫學會理事
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
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
臺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
國際美容外科醫學雜誌(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)審稿委員
臺灣各大報社1991~2000十年間整形醫學專欄執筆數百篇
張國華醫師曾任聯合報,中國時報,自由時報,民生報,臺灣日報等各大報醫藥版
醫藥版專欄執筆
著作:
再造整體美—元氣斎出版社
天衣無縫—書泉出版社
美麗人生---書泉出版社
時尚整形---書泉出版社
完美整形—書泉出版社--介紹各種整形手術技巧與患者應該注意事項
肌膚美人--介紹疤痕預防與各種疤痕整形技術
完美容貌後天打造---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
|
|
諮詢預約
張國華整形外科診所:臺北市南京東路五段34號2F
電話: 886-2-27565486, 886-2-27565488
E mail: 27565486@yahoo.com.tw
有人說,人生就像是茶葉蛋,必須有裂痕才能入味香甜.我一生中奮鬥成長的過程中,可說是驚濤駭浪,最後總算是平安順利,特別記錄此生中比較有意義的事情,與大家分享,也藉此鼓勵那些受到挫折,短時間內暫時不能順心如意的年輕學子,奮發向上,突破難關.
"不知民間疾苦"是我們常常見到或聽見,社會上許多人,對於那些平步青雲政要領袖的評語.這些評語,對於被批評者而言,到底會產生什樣的醒悟,或是怎樣的效果?雖然不得而知,但是對於我這個曾經數度盪入谷底,再努力奮鬥浮上檯面的人來說,對於患者手術前的期望,以及曾經做過不理想手術後,恢復過程中的心裡煎熬,確實是要比一帆風順者,更要能夠感同身受,因而做出更多的努力,獲得到更好的效果,這一點,倒是我承受痛苦之際,所未曾料想得到的意外收穫.
一步一腳印、走上行醫這條路
1. 選擇唸醫科--這個須要堅決毅力的工作
中學時期,班上同學喜歡在下課的時間,互相比腕力。聽媽媽說,我年幼的時候,有習慣性肩關節脫臼的毛病,因此手臂力量較弱,與同學角力,確實是比較吃虧。
年輕人好強爭勝,是人之常情,但是要想超越自己突破障礙,勢必要有完整的規劃,與堅強的毅力才行。當時鄉下住宅中沒有盥洗設備,也沒有自來水,所以一天當中,為了上廁所大小號,以及去公用水井提水,一天之內,不知道進出房門多少次?
想到這兒,我立刻下了決定,規定自己即日起,不論任何時刻、任何原因,只要經過家門,利用大門頂端的橫樑,做引體向上(拉單槓)的動作。每一次都必須盡力而為,直到沒有力氣了,才肯罷手。
開始嚴格訓練之後,臂力果然如預期的成長,可是不到一星期,手掌就已經長出水泡來。我忍受著痛苦,持續不斷的訓練自己,手掌上的水泡痊癒了、又長出來,直到約三次的週而復始之後,終於被厚厚的繭皮所取代。
過了一年,我拉單槓的能力,已經從三、四下,進展成為27下,甚至於僅用一隻手,也能夠完整的做到引體向上,成為班上的單槓一哥。這件事情給我的啟發是,堅持不輟的毅力,才是成功的保障。
高中階段,我就讀於中壢高中。進入高中三年級就讀之前,從未想過,有一天我會就考入醫學系,到今天成為一位整形外科醫師。在1970年代的當時,周遭絕大多數成績好的同學,都選擇唸甲組,也就是選擇將來走理工科的路子,希望將來能夠有較好的出路,或是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。校長為了培養理工科的菁英部隊,規定要想選讀甲組者,必須符合學業成績總平均80分以上ˋ數學學成績80分以上的基本條件.
當時我的英文、數學成績也還可以,所以就順理成章的選擇就讀甲組,以理工科為第一志願。直到1972年底,高三上學期將要結束的時候,新聞報導了一個消息:國防醫學院準備改變下一年度入學考試策略,甲、丙組合併招生,也就是說,考試成績除了一般共同科目之外,還同時考生物與物理兩科,總共考七科,合併計分,滿分700分。
聽說了這個消息,我私下盤算,以我這個甲組考生來說,畢竟高一的時候,曾經唸過生物,而丙組學生,卻完全沒有讀過物理。一個甲組學生考生物,顯然要比丙組學生考物理,要容易的多,那麼如果我來報考國防醫學院,機會豈不是蠻樂觀的?
想到這裡,我立刻就跟兩年前擔任導師,並且曾經教導過我生物的張貴妹老師商量。我打算趁著在聯考之前,僅剩下的半年時間之中,每天抽出整整的兩個小時,苦讀生物,但是又擔心如果這樣做,會不會最後變成腳踏兩條船,到時候理工科、醫科統統落榜,而兩頭落空呢?
由於我高中一年級時,在張貴妹導師的班上,是班上的第一名,張貴妹老師認為,如果我盡力而為,成功機率應該是蠻高的,所以鼓勵我這麼做。於是從當天開始,不論功課多麼忙、身體多麼疲累,我都一定要撥出兩個小時整的時間,按步就班的完成我個人的生物作戰計畫。
回想起來,那個時候的決定,確實是十分的冒險。記得有好幾回,班上的好同學,見到我休息時間在唸生物課本,紛紛的勸阻我這樣做,同學吳成俊好心的勸告我說”國華兄,你這樣腳踏兩條船,萬一翻船怎麼辦?”但是我既然已經做了決定,也就橫下心來,不再猶豫,剩下的,只有全力以赴一途。
聽了我的分析與解釋之後,母親當時也全力的支持我,本來打算唸理工科的想法,此時也完全被打算就讀醫科的想法所取代。為了能夠安靜的讀書,我每天晚上七點半就寢,午夜十二點半起床讀書五個小時,然後再上床補睡眠,一小時半之後,凌晨06:30起床,再度開始奮鬥的一天。
積極努力了半年,考完試後一發榜,就收到了錄取通知。我是1973年入學的,當年國防醫學院醫學系,最低的錄取標準是七科的總成績必須超過560分,我的成績平均,每一科都是八十多分,幸運的擠進了醫科的窄門,而當初最擔心,怕會難以過關的生物科,居然也考了85分。全力衝刺、達成目標的最高代價,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,更為自己,上了寶貴的一堂課。
2. 國防醫學院--醫學生的最佳搖籃
到國防醫學院報到的時候,正好是暑假期間,見到高班的一些學長,正在宿舍快樂的玩樸客牌、彈吉他與唱歌,晚上也沒有見到他們讀書,一派輕鬆的模樣,這令我感覺十分驚訝,醫學院的學生,不是都很用功嗎?怎麼會有這樣的時間玩樂?
開學之後才發現,原來這些都是上一期的學長,有些正準備盪下來,變成我們的同學,有一些則是已經被退學的學長。國防醫學院的淘汰率,在所有的醫學院之中,是最負盛名的,這些學長之中,有的人甚至只是為了一個學分的成績不及格,死盪未過關,因此而降班的。
看 到這種情況,我們同學都感覺十分的害怕,所以分外的用功讀書。國防醫學院與其他醫學院之間,最大的不同就是,我們除了週末假日之外,一律住校、不准外出。 平時衣服包給洗衣房洗、燙,三餐在學生餐廳解決,剩下的時間,就只有讀書、再讀書,沒有其他事情的煩惱,而不像其他醫學院所,為了食、衣、住、行,消耗了 無數的寶貴光陰,難於有效的利用時間讀書。
晚 上唸完書,關了燈、躺上床之後,同寢室的同學,通常都會模擬考題,來互相電對方,看看所唸的書本內容,彼此了解有多少差異?被問倒的同學,或是對所討論問 題有所爭議的話,就馬上爬起床開燈,翻開書本來印證。有的時候,已經睏極了,將要進入沉睡中時,迷迷糊糊中,聽到室友所討論的問題,發現自己竟然很生疏, 悚然一驚,馬上就爬起床翻書本找答案,直到確定清楚了解,才敢繼續上床睡覺。
這種狂熱唸書的景象,直到今天,仍然時刻的盤旋在我的腦海之中,難以忘懷。我認為,這種閉門苦讀的作法,是成就國防醫學院學生,將來與其他醫學院同儕良性競爭時候,最大的原動力。
我是1980年七月畢業,同月參加應屆畢業生的醫師執照考試,事後才知道,這次的考試,是歷年之中,醫師執照錄取率最低的一次,全國各醫學院的醫學系考生,約僅有約30%及格,而我的考試成績不錯,一次就順利的過關,這當然歸功於國防醫學院的讀書環境。
3. 進入台北空總,更適合整形外科的專科訓練
畢業之後,分發到桃園空軍基地醫院服役滿兩年後,順利回到台北空軍總醫院服務。
台北空軍總醫院,由於各科人員的編制較為有限,像這樣狀況的急診患者,誰有能力處理全部的問題,就會由誰優先來進行手術。往往整形外科醫,是第一個接手的外科醫師,如果有能力,通常順便做全盤的整修。因為有這樣的機會,我對鼻骨與顴骨復位、鼻中膈矯正、眼皮縫合與鼻淚管重建等工作,勤加練習,而獲得了更好的經驗。醫院的編制小些,對我的訓練過程來說,反而是優點、而非缺點。
久而久之,我所熟悉的外科領域,比在其他醫學中心,所訓練出來的整形外科醫師,反而要更廣泛,在從事美容整形工作的時候,就佔了極大的優勢。舉例來說,對於鼻中膈矯正手術不熟悉的醫師,在做鼻子整形的時候,只要與鼻中膈相關的部份,就只得放棄,所放棄的領域,對患者來說,不就是機會的損失嗎?
我在整形外科擔任住院醫師的時候,上面只有一位主任醫師,人力不足,是不可否認的缺點,但是正因為如此,所以在處置患者的病情時,比那些在醫學中心裡,處處要聽命於上級醫師者,須要更強的能力,來解決所有的問題,訓練的機會,不是更理想嗎?
除 此之外,由於鄰近的松山機場,曾經於廿幾年前,發生過軍機爆炸起火,多位空軍病患送醫急救,卻不幸罹難的事故,政府特別撥專款,於空軍總醫院設立了一座, 幾乎是全亞洲地區,最優良的燒傷中心,而我有幸,就在這座燒傷中心啟用之後,剛好就開始固定擔任整形外科醫師,待在燒傷中心的日子裡,可說是有血、有淚、 還有我的所有汗水。
挽救回嚴重燒傷患者的性命,固然是重要,如何恢復患者的外觀與功能,則是更重要的課題,燒傷中心的訓練,成為我日後對於傷口癒合觀念的最重要基礎。
4. 南非開普敦大學完整專科訓練的寶貴經歷
曾經在國外進修過醫師,名片上常有前X國X醫院醫師的頭銜,但是當我們詢問這位醫師:"請問你在X醫院的臨床工作?做過哪些手術?",發現這位醫師當時實際的職位往往是Fellow,而非Medical Doctor.或許因為太多患者的質疑,愈來愈多的醫師,將名片上的國外頭銜,稱為:觀察員、研究員等名稱,這是誠實負責的作法。
我放棄赴美國進修的機會,而選擇到南非開普敦大學整形外科進修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我在那兒的學習機會,是實際參與臨床工作,而且所擔任的職位,是比住院醫師Houseman要高一個階層的Registrar,完全獨立值班,主刀手術、負完全責任,所能夠累積的經驗,當然是更有效率的臨床訓練。
開普敦大學的醫療進步,如果大家仔細調查,就可發現,事實上1967年當中,人類的第一位成功的心臟移植病例,就是在開普敦大學附屬醫院完成的,由此可見其醫學水準,這也是我選擇這所醫院,作為自己國外進修目的地的原因。
事實證明,我曾經做了正確的選擇,進修期間,得到了我所期望獲得的東西,更重要的是,學習到了往後自我訓練的能力。
5. 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
出國進修返國後,許多醫師雖然也繼續累積個人的經驗,但是對於國外醫學上的進展,則幾乎不再過問,英語能力也退化了,甚至於連原先自己所進修的醫學中心,現在有何進展?是哪些人在繼續領導,更是一概不知--這是十分可惜的事情!
曾經有學者評論,赴國外進修,所能學習得到的新知識,僅能維持約一年半的時間,換句話說,你今天學成歸國,固然是滿載而歸、超越群綸,但是一年半以後,所學的新知,就已經成為常識,如果繼續保持原地踏步,當然很快就要被同儕所超越。
有鑑於此,從離開開普敦大學之後,我兩度回到開普敦大學整形外科部,並且發表演講。共計有三位開普敦大學的臨床教授,一位Registrar時期同事,前來本診所訪問,也有德國漢堡大學外科醫師,在開普敦大學完成進修之後,接受主任教授的建議,前來本診所進修。
三個星期之前,開普敦大學整形外科部現任的主任教授Professor Hudson e mail來信告知我說,直到現在,整形外科部的同事們,還經常的談論到我,感動之餘,自覺對患者更要全力以赴,以免損及開普敦大學整形外科部的名聲。
有了電腦,一切都變得更方便,我每天可以利用空閒時間,上網進入美國醫學圖書館讀書,也可閱讀整形與美容外科的相關醫學期刊,以及進入美國FDA(美國食品藥物局)官方網站,搜尋參考資料以後,據以回答患者所提的疑問,讓我自己的知識,也有更進一步的空間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與其他醫師大不相同的學習過程與經驗:
在哪裡跌倒,就從哪裡爬起來--從全校第一名跌到全班倒數掛車尾,又再度拼出全班第一名
1983年榮獲美國醫藥援華會(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id to China, ABMAC)全額五年獎學金赴密西根醫學院學習眼科,因故放棄,卻成就了將來學習整形外科的機會
肯定自己有潛力,才決定選擇整形外科--住院醫師第二年,成功的獨力完成顯微手術
赴南非開普敦大學整形外科進修(第一集)(第二集),學習到了各種上乘武功,期間主刀困難的顯微手術,上了報紙頭條新聞
決心完整讀完三套最重要的整形外科醫學期刊
學成返國後,原先國外老師,反而來本診所學習
國外老師與同事,推薦外國醫師前來診所進修
開普敦大學完成訓練後20年,恩師與師母萬里迢迢前來參加小兒婚禮
最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