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工作,實在不是簡單的工作,尤其是遇見棘手的問題的時候.從事整形外科工作,則更是難上加難,碰到在其他院所,經過好幾次手術,卻仍舊不盡理想的美容案例的時候,必須更加仔細的思考解決之道.
在面臨諸多選擇方向的時候,經常浮現在我腦海中的,則是大概在1984年間,我還在外科部當住院醫師時候的故事.當時我輪調至一般外科當第二年住院醫師R2,剛從三軍總醫院調過來的劉主任很有衝勁,手術也做的不錯,所以工作十分繁忙.
有一次我們為一為老先生阿金伯做胃部的部分切除手術,手術順利成功,但是手術後患者每天下午都高燒不退,主任早晚過來查房的時候,總是擔心不已."要不要再開刀進去看呢?"劉主任每次查房,都總是焦慮的喃喃自語.
因為手術內容是部份胃切除,並且將胃的下端與空腸縫合.現在手術已經過了超過一星期多,而患者卻仍舊每日高燒,以一般外科醫師的臨床經驗判斷,比較可能的懷疑,就是胃或腸的某處,有滲漏膽汁的情況.如果真是這樣,有膽汁滲滲漏的情況,則須儘早手術修補,否則患者有可能因腹膜炎而致命.
然而患者身體贏弱,又多日未能進食,是否能夠捱過第二次手術?萬一手術進去腹腔,卻找不到病因,則該怎麼辦呢?這就是當時一般外科主任的為難之處.
我見到這種情形,一方面同情這位患者身受的痛苦,另外一方面又實在是資淺而經驗有限,無法瞭解患者發燒的真正原因,於是採取了最笨的法子,作地毯式的調查.方法是依照內科醫師手冊"Physician's Handbook"中所列出,所有導致發燒的原因,逐項作相關的檢查排除.
一般的血液ˋ尿液常規檢查,都沒有任何地方發炎的徵兆,但是其他的相關報告,則在數天後結果出爐,是什麼答案?各位請猜猜看!檢查結果發現各種指數皆屬正常範圍,可是在採用Weil-Felix 以及 Widal兩種測試方式的時候,血清中對傷寒桿菌的抗體濃度絕對偏高,證實患者是受到了傷寒感染.
當我把證據收齊,向劉主任報告的時候,我感覺得出,當時主任心中是多麼的高興!我奉命立刻填寫了會診單,會診感染科,轉到內科開始注射氯黴素,患者當天下午就停止了發燒,接著數天的抗生素控制,完全都不再有發燒的症狀,阿金伯很快的就病癒出院了.
想想看,如果我當時存著先入為主的觀念,因為傷寒早就已經在臺灣絕跡,所以就完全不把這種疾病的可能性列入考慮的話,就不可能發現,原來這個患者是患了傳染性的傷寒,那麼,最後我們是否須要進行剖腹探查手術,以確定病因呢?
如果是這樣,這位贏弱的患者,能否承受再度的手術呢?
如果剖腹探查手術沒有任何任何異常發現,那麼下一步,又該做什麼樣的檢查呢?
雖然當時我幸運的查出了病因,也慶幸終於幫助患者解決了極大的痛苦,時隔多年之後,想到這件事情的時候,每每還是會不寒而慄.這一則真實的故事,不但可供網友參考,我深深以為,更應該作為同儕的借鏡,以及鼓勵所有的後進學子,要腳踏實地的學習,才能夠使錯誤的機率,減至最少.
Recent comments